
8月26日消息:一名有着数十年工龄、有过多次跳槽经历的优秀人才,很可能在再次高就时因找不到自己的档案而被拦在高薪工作的门外。实际上,其档案长期“躺”在某档案管理机构里而不自知。业内人士估计,上海全市至少有数万份这样长期“沉睡”在管理机构的人事档案(不包括退休、死亡和长时间出国等人员长期存放的人事档案),这些档案被称为“死档”。
昨天,记者从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人才服务中心正在建电子人事档案,市和区县人才中心的人事档案将联网,今后在市或任何区县的人才中心,可以直接查阅存放在人才中心人事档案中的全部内容,无需来回奔波。这将大大方便人事档案查询。
各机构存有数百万件档案
业内估计,除了存放在本单位的人事档案,上海存放在市或区县人才中心、区县就业促进中心、市学生事务中心、部分行业人才服务机构等代管的人事档案总量有数百万件,仅市和区县的人才中心就管理着50多万件人事档案。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及大量外资、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人事档案逐步走出唯单位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人事档案代管业务也逐渐红火。”一名从事了20多年人事管理的老职工回忆,大量国企员工离开国企后,其人事档案被转入市或区县人才中心、区县就促中心或行业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其档案则由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管理。大量劳务派遣人员、人事代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也由上述档案管理机构管理。
数百万件的存放量,使这些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业务查阅量非常大。据市人才中心统计,每天业务查阅总量在100至150人次,查阅需求包括入职政审、公证、入户口、学历认证、1992年前的工龄查询、存放职称档案等。该查阅量还不包括区县人才中心的查阅量。
市人才中心开通网上查询
是否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忙找到自己的档案?记者昨天咨询了多个相关部门后得知,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使档案查找人可以通过一个电话或上网立即查询到档案所在地。查询者需要根据读过书的学校、工作过的单位提供的线索,逐一查找。
不过,市人才中心已经开通网上查询,登录市人才中心网站,而后点击“人事档案委托管理”窗口,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档案是否在市或区县人才中心。
据记者了解,市人才中心正在建电子人事档案,年内存放在该中心的25万件人事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与此同时,区县的人才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也正在逐步数字化,崇明已经全部建成电子人事档案。建电子人事档案的最大益处在于大大方便了档案查找人查找人事档案。也就是说,电子档案建成后,存放在市和区县的约55万份人事档案可以联网,档案查找人提出申请,获批后,就可以在所在的区县人才中心查阅需要的人事档案中的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