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决定亮点
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立健全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关解读
延迟退休,全社会都很关注。该不该延迟退休?怎么延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了方向,“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
“为了应对老龄化和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都尝试了延迟退休年龄,这是社会保障里最具调整空间的参数。”郑秉文说,有些国家通过调整这一参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挑战。
他认为,《决定》提出的“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正是对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的继续和细化。
“从全世界的实践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没有一步到位的,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方案,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年退休的话可能要20年的过渡期。”郑秉文分析,“从这一角度来看,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将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的重要试验区。”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也指出,可以采用“早起步、慢速跑”的方式进行。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学历高、就业晚,属于能跑的,要快跑;科教文人员、技术人员、身体好的工人也可以适当延迟退休;而残疾人、艰苦岗位的人员,他们属于不能跑的,就不跑,不延迟退休;至于两者之间的人群,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养老金多缴多得。
百姓期盼
退休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退休政策涉及老中青每一代人,延迟退休方案的一举一动都备受民众瞩目。老百姓如何看待延迟退休,对延迟退休年龄又有怎样的期待?小易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今年即将退休的企业职工吴先生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乐意再工作几年,“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不错,又没有其他业余爱好,退休以后没事做也会很无聊,能发挥一些余热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吴先生说,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迈进工作单位的门槛,但他们对具体业务工作不是很熟悉,不能立即上手工作,像他这样有工作经验的老工人,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带一带身边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工作、投入到工作中,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在机关工作的王女士也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增加,再加上身体比较健康,精力也比较充沛,多干几年也是可以接受的。据我所知,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与其它国家相比算早的,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男65岁女60岁,这么一比,延迟退休年龄还是比较合理的,应该是迟早推行的事儿。”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郭老师告诉小易,“其实愿意延迟退休年龄的人为数不少,不过大家各有各的考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尽量不要一刀切。如果仍以现在的退休年龄为界限,那么应该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愿意继续工作的继续工作,不愿意的则办理退休。”
不过也有部分人群对于延迟退休有自己的想法。在包钢工作了近20年的胡女士说:“延迟退休嘛,就我个人来讲,似乎不适合我。我有个小私心,不愿意一辈子被工作绑架,希望早点退休过休闲的生活,如果再延迟退休的话,没几年是自己的时间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其实,站在政策的角度,延迟退休年龄还是可行的,也是一个不错的政策,大到对国家、社会、地方的建设,小到对个人发挥余热都是双赢的一件事。我希望延迟退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以尊重和自愿为基础,充分考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如是的话,我想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理解。”